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8月,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U13组和U15组全国总决赛淘汰排位赛阶段(简称中青赛),划分在延吉、长春与唐山展开。赛事按年龄段划分,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年龄段。同时,凭据差异年龄段特点,部署切合青少年身心生长和足球人才培养纪律的赛制。
期间,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高洪波来到中青赛U15组淘汰赛阶段唐山赛区观赛,组织技术调研团队,围绕各球队和球员角逐情况展开座谈,并针对赛事自己进行技术交流与指导。
扩大规模,追求稳定
今年,中青赛继续坚持“面向全体青少年”,体校代表队、学校代表队、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等球队均可自由参赛。相比力前一年,第二届中青赛规模更大,各组别参赛球队数量、角逐数量明显增多。赛事全国总决赛阶段实际参赛球队数量达484支,参赛球员10685人,已进行1279场角逐,参赛球队和球员数量较上届,划分增加19.5%和11.4%。
在规模上,第二届中青赛最鲜明的特点,是地方赛事组织情况明显改善。组织U13和 U15组别预选赛的省市赛区大幅增加,加入到各地方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预选赛的球队和球员数量随之有所提升。在首届中青赛,共有12个省市赛区组织U13组预选赛,9个省市赛区组织U15组预选赛;今年,组织U13组预选赛的省市赛区到达30个,共有280支球队、5816名球员加入其中;组织U15组预选赛的省市赛区则有31个,球队和球员数量,划分为409支和8522名。
接下来,中青赛所追求的目标,是在2024年即第三届赛事,争取45个地方组委会都能组织起地方预选赛,同时夯实地方赛事球队数量,保证每个年龄段每一个地方赛事举办的稳定性,坚持做大全国总决赛的同时,先要做大地方赛事。在这方面,我国目前拥有3万所特色足球学校,确保每个学校在每一个年龄段拥有足球队建制,这是牢固地方赛事稳定性的基本。
最新新闻